1)第七十六章 半拥峥嵘_宦臣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凤阳府隶属南直隶,淮河贯穿其境。我到达凤阳之时,已近秋凉时节。官仓稻米倾出而尚有不足,我遂请旨向滁州,淮安两处官仓再借粮,方使受灾百姓悉数得以救济。

  余下的事,便是如何筹措银钱。我已修书盐商江春请他来凤阳府一叙,信中虽未写明原因,但我想他亦可以猜到大略,毕竟朝廷现在急需的唯有钱这一项。

  江春来访时,我正备下了锡制玲珑汤瓶,油滴茶盏并御赐的建州龙团。

  他双目炯炯打量着我,笑道,“一别数年,大人风采依旧。江某人却是老了。”

  我微笑着请他坐了,寒暄过后,我吩咐阿升煮水,笑问江春道,“江先生可还记得那一年曾向我提过的建议?”

  他微眯起眼,似在回想一般,“大人是说,在下建言朝廷应给予我等世袭盐商的资格?”

  “不知道江先生如今对这个世袭,还感兴趣么?”

  他略一扬眉,不动声色的问道,“周大人此行,是带了皇上的旨意?实话实说,在下自然是感兴趣的。不过眼下,怕是大伙都知道,朝廷正需用钱。若是让我们盐商帮着救灾,原本我们也是义不容辞。”他踌躇片刻,继续说道,“只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忽然许我们世袭,朝廷的意思倒是令人猜不透了。”

  看来他猜到陛下的旨意和我此行的目的,既然胜券在握,索性和我讨价还价一番,压低价格来买这个世袭资格。

  我摆首,淡然笑道,“我来凤阳前,朝中是有人建议让我找你们这些大户纳捐,可我没答应,朝廷还不至于穷到那个份上。咱们一码归一码,这次许盐商世袭,是朝廷恩典,也是为了日后盐务管理起来更方便,是有利于咱们双方的好事。陛下也是想趁我在凤阳,赶着把这事办了,回去便好跟朝中百官交代,如此而已。”

  “哦?可是江某听说,太仓银已然告罄了。”

  我不禁一笑,“江先生这是道听途说了。偌大的太仓,若说连银子都没有,那就像我说两淮的盐场一粒盐都不剩,一样不可能罢。何况,今岁两淮盐运司还罚没了两万余盐引,就是拿这笔卖盐引的钱也大略够救灾一用了。”

  他不免狐疑的盯着我看了半天,见我面上一派轻松,遂笑言,“那许是江某听岔了。话说回来,朝廷这次真的许我们世袭?”

  “是。朝廷的意思是,往后将盐商所领盐引编成纲册,分为十纲,每年一纲行税引,九纲行现引。册上有名者具有世袭行销权。其后,朝廷不收盐,盐户将应纳课额,按引缴银。朝廷只卖引,盐商自行赴场收运。如此一来,对你们是不是更便利?”

  他缓缓点着头,听罢当即问道,”那么请问大人,朝廷开的什么价呢?”

  我回答,“二十万两。”

  “二十万两?”他挑眉,“一个盐商二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imao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