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61章 晋江独家_年代文里随娘改嫁养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的,从里面挑一个好的,给阿花介绍一下。

  夏春望在家里呆了一个月,就返回了驻地。

  结果,一家人都吃胖了。

  江采莲又怀上了。

  这个年代还没有计划生育,只要有了,就生下来。

  江采莲还年轻,自然想要这个娃娃。

  夏春望就更不用说了,他最喜欢小孩子了,巴不得多生几个呢。

  他跟采莲说“采莲,和平了,条件也改善了,部队上打算办托儿所,到时候把娃娃都送过去……”

  没了后顾之忧,江采莲是心宽体胖。

  到了来年秋天,家里又添了一口人。

  夏春望希望是个女儿,就像娇娇那样听话懂事,可生下来又是个儿子,取名叫夏奕和,小名苗苗。

  兄弟三个,豆豆变成大哥了。

  想想几年前,豆豆还是个小不点,现在也挺胸凹肚当起了小哥哥。他今年九岁了,是个大娃娃了,也蹦到了小学五年级。

  毛毛对这个小兄弟不感冒。

  他上面有哥哥,下面有弟弟,自己夹在中间就是屁箩箩。

  小家伙很敏感,皱着小眉头不言不语。

  江晓月发现了,就搂着毛毛,亲了亲。

  说来也是,夏爹爹在驻地,妈妈忙着照顾苗苗,毛毛就丢在外婆家了,像个小可怜。三岁的毛毛让她想起了昔日的豆豆,也是这么大,这么顽皮,这么敏感。可不同的是,现在和平了,工农业生产恢复了,社会秩序也稳定下来了,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了。

 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着。

  一场变革开始了,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掀起了波澜,社会分工和社会福利都朝着人民群众倾斜着,从制度上做出了重大改变。

  一九五四年,第一个“五年计划”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  民心鼓舞,斗志昂扬,“三大改造”进行得如火如荼。

  沈家是第一批参加改造的厂子。

  林淑娴早就谋划好了,她动员家里把股份卖了,小赚了一笔。她知道合营公司股息吃不了多久,不如早早卖了了事。拿到这笔钱,就投到贸易公司去,香江那边的纱厂也扩大了规模,专门跟内地做生意。

  到了一九五五秋天,申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了大半。

  原沈氏纱厂跟几家纱厂合并后,改为申城第一棉纺织厂,光职工就有一万多人。沈氏印染厂也跟其他厂家合并了,扩大了生产规模。

  江家裁缝铺也走上了合作化道路,加入了街道制衣厂,糕点铺子也入食品加工厂,这都属于集体所有制,归街道管理。晓月的大外公江瑞启当上了车间主任,小外公江瑞良也当了技师,跟小外婆一起拿着工资。

  这时候,户籍制度也全面实施了。

  按照居民辖区,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,像申城这样的大城市把控得很严,外来人员除了正式调动之外,很难入籍了。

  江老爷子和江老太太都是吃商品粮的,国家定了口粮标准,由粮店里供应着平价粮,到了月初就拿着粮本去买粮食,再也不用担心价格波动了。

  社会稳定,人民安居乐业。

  各行各业都分了工种,定了岗位级别。

  部队上的干部,也从实物供给制变成了货币工资制。夏春望是副师级干部,一个月领二百块(新币),在五十年代这是一笔巨款,一家人吃喝都不用发愁了。

  江采莲也定了级别。

  她是个科员,一个月领五十七块,也不少了。

  每个月,夏春望都把工资交给江采莲,厚厚的一沓子,半天都数不过来。江晓月最喜欢看妈妈数钱了,每次清点了数目,妈妈就给她和豆豆、毛毛发零花钱。

  还说:“大河涨水了,小河也淌一淌……”

  幸福的感觉洋溢开来,如沐春风。

  这时候,江晓月念高一了,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了。

  她个子蹿了不少,也没那么奶气了。不过,她还留着齐耳短发,衬得眼睛大大的,眸子黑亮亮的,就像两颗黑葡萄。

  (晋-江-独-家,谢-绝-转-载)

  作者有话要说:捉虫~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imao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