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八十章:我们走错了?(求首订)_大明:完了,我被朱元璋盯上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毕竟百姓几千年下来的饮食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,诸如土豆红薯玉米之类的农作物当作辅食或者充饥才是正途。

  之前耕种了一百多亩的土豆,那也是因为临近冬季没有办法。

  要是每天都能吃上米,谁又愿意顿顿吃土豆。

  当然了,除了基础的粮食外,蔬菜的种植和养殖也在稳步的进行着。

  总而言之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

  如今虽不是打仗,但万事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。

  不管是冶铁、挖矿还是其他什么,没有粮食,没有足以支撑这些的稳定粮食来源,那一切都是空谈。

  所以,在开春后随着天气的回暖,在开展其他工作前,齐衡早已将农业摆在了首位。

  并且为此与施才英多次的商议讨论。

  最终才定下这么一套策令。

  每家每户都可以在官府处领取到适量的粮食种子,并按照每户每人分发耕田。

  同时,鼓励大家做养殖以及蔬菜的种植。

  并且,为了稳定粮食粮价,无论是黄岗城还是濠州城,都开设了粮站。

  按照一个公允的粮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,并且建设用来长时间储存的粮仓。

  除此外,还由官府出面开设了两座集市。

  专门用于粮食、蔬菜、肉类的买卖。

  百姓可以自己申请加入其中。

  而这是为了提升民间的交易总量。

  同时,用买卖的方式,激发民间的生产力。

  比如已经满足日常吃喝的百姓,就可以做粮食的供应商,比如跟官府申请开荒荒地,或者租赁良田。

  亦或者,可以按照高于官府粮站的价格购买粮食蔬菜肉类,然后在集市上出售。

  在这一点上,施才英当时还跟齐衡有过意见上的相悖。

  不过齐衡却坚定的认为,商业是民间社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同时,也是激发民间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最好催动。

  完全靠着官府所主导,注定无法满足整个民间的需求。

  相反,如果民间能自己完成阶层的自给自足,甚至超过自身阶层的需求,才是正道。

  不仅如此,齐衡为了让铁矿的开采速度效率提升,不单单完全依靠沈万三所主导的军备司生产力,还将矿山的开采权力进行了下发。

  当然,这是要收取额外的费用。

  同时官府也开设了回购铁矿、甚至成品铁的渠道。

  鼓励民间自己开设铁匠铺。

  为那些私人开矿的提供矿石的出售渠道。

  而第一年的矿山使用费用,则折算到回收铁矿中。

  等于是无本买卖或者小本买卖,让大多数人可以做的起。

  这些政令的发布,大大激发了铁矿的出产、成品铁的产量。

  还有整个粮食的储备以及秋后的产量。

  也将民间的劳动力彻底激发。

  总而言之,齐衡已经将两个城池之间的基础平台搭建好,现在只需要在不断的事务中加以修正改进细节就好。

  当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imao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